客服專線:
400 6092 992
理想春茄子栽培技術213
發表時間:2020-05-11 11:44 本規范規定了春茄子栽培技術,適用于南京地區,可供長江流域參考。 一、品種選擇及苗床準備 ①品種:選擇理想特早茄、理想玉茄、蘇畸茄等早熟品種及ID141中晚熟品種。 ②栽培田塊:選擇地勢高,排灌方便,保水保肥性能好,2-3年未種過茄果類作物的地塊。 ③底肥:每畝(667㎡)施餅肥150公斤或廄肥2500公斤,磷肥20公斤,鉀肥10公斤。 ④整地作畦:采用1.3米作畦,畦溝深0.2米。 二、育苗 ①用種量:每畝(667㎡) 50-70克,ID141用種量僅10克。 ②育苗設備:用溫床或大棚電熱線加溫育苗,營養缽移苗,根據季節。 ③營養土配制:經過冬凌夏炕的菜園土70%,加入30%的腐熟有機肥和谷糠殼灰,并加入3‰的復合肥。 ④播期:10月中、下旬至11月上、中旬。 ⑤種子處理和催芽:選用50-55℃溫湯浸種15-30分鐘,加冷水至30℃浸種24小時,搓洗干凈后催芽,控溫25-30℃,胚外露即可播種。 ⑥播種:打足底水,適當稀播(每mz5000-6000苗),干土覆蓋,土厚0.5-1cm。 ⑦移苗:選苗齡為二葉一心的健株,晴天移入營養缽中。移苗時,打足底水,彩雙層膜覆蓋。 ⑧移苗后管理 白天氣溫控制地20-26℃,夜問保持地12-15℃,加強光照時間,控制溫度,調節濕度,促進根系早發。 三、定植 栽培方式:露地,地膜覆蓋,小棚加地膜,矮小雙棚加地膜,大中棚加地膜。 定植時間:棚栽3月上中旬,露地和地膜栽培在4月上中旬。 株行距:株距0.4米,行距0.6-0.8米,ID141的株行距為0.8米×1米。 定植方法:露地栽培選晴天F午進行,結合澆定植水加稀薄糞水或尿素溶液,以利成活早發。地膜覆蓋或棚栽覆蓋,先扣棚覆膜后定植。要求畦面平整,地膜壓實,按定植的株、行距在地膜上打孔定植,澆定根水,在莖基部周圍撒干土封膜。 四、田間管理 1、追肥:幼苗成活后,每畝(667㎡)施尿素10-15公斤,或人糞尿500公斤,以后,每10天左右追肥1次,以供植株生長。 2、灌溉與排水:水分不足會引起落花和果實生長緩慢,使果皮粗糙、品質差。土壤的相對濕度一般保持在80%,在高溫少雨季節注意灌水,在春季多雨季節注意排水,防止水漬爛果。 3、中耕、除草、培土:中耕結合除草進行,早期中耕深度5-6cm,后期3cm,保溫土壤疏松,促進根系發育。中期中耕結合培土壅根,以防倒伏。 4、整枝打老葉:剪去門茄以下的分枝和基部老葉,以利于通風透光,減少病蟲危害。 5、保花保果:4月下旬氣溫地26℃以下時,易引起落花,采用20-30mg/公斤2,4-D或25-30mg/公斤的番茄靈噴花保花,增加早期產量。 五、病蟲防冶 病害防治:苗床時期發生猝倒病,發病初期用1∶200倍的波爾多液,25%的瑞毒霉1000倍液、70%代森錳鋅800倍液噴灑防治。開花結果期,發生綿疫病、黃萎病和褐紋病,發病初期用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、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、70%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防治。 蟲害防治:苗期害蟲有小地虎和螻蛄,用50公斤鮮草或菜時切成0.3cm左右加90%敵百蟲0.5公斤兌少量水拌濕,于傍晚撒在植株附近誘殺,每畝(667㎡)施拌藥鮮草或萊時25公斤。開花結果期5月中旬常發生蚜蟲,用l0%吡蟲啉1500倍液防治,對二十八星瓢蟲用80%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,紅蜘蛛和茶黃螨用5%百紅螨凈(阿維噠螨靈)1000倍液噴霧防治。 六、采收 果實采收的標準:門茄易墜秧,應及早采收。根據萼片與果實相連處乳白色或淡綠色的環狀帶,環狀帶寬表示果實生長快,環狀帶不明顯表示生長轉慢,需及時采收。5月中下甸開始采收;開花至采收20-25天,采收過嫩影響產量,過老影響質量。 上一篇理想毛豆栽培技術
下一篇理想伏秋茄子栽培技術
|